孔子的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思想为什么受到司马迁的推崇?
我个人认为孔子的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是一种虚伪的假设。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,特别是上古的奴隶制时代是根本不存在的。孔子的一生竭尽全力在为复辟奴隶制奔走呼号。他的奋斗目标就是“克己复礼”。竭尽全力周游列国的目的,就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的特权。他的世界观很清楚。“克己复礼为仁,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。”并且孔老二认为这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。只有西汉的董仲舒理解孔老二。所以发展了孔老二的哲学:“天不变,道亦不变 ”。而“君正臣忠、父慈子孝”是中国的传统思想,只是奴隶们、只是劳苦大众的善良愿望而已。不是孔老二的发明。孔老二时刻想梦见的人是周公,曾无限感慨道:“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!”去做奴隶主最高统治者的帮凶。有一丁点机会就去镇压奴隶,镇压持不同政见者。所以孔老二的这种虚伪假设在当时的战国根本不存在。开明的君主不会相信他,劳苦大众更不会相信他。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,用了绝妙的“春秋笔法”,揭露了孔子的一生。用农民之口称他为“丧家犬”,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夫子”,那司马迁又怎么会赞同孔子的思想呢?我可不这样看是司马迁赞同了孔老二的思想。否则太史公司马迁先生也不会在《陈涉世家》中,借陈胜吴广之口高喊出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这种惊天之语。和孔老二的徒灰孙董仲舒的观点正好相反。